2024年的11月20日是第11个“中国心梗救治日”。这个日期的设立旨在提高公众对心梗严重性与防治重要性的认知,并普及急性心肌梗死的规范化救治流程。大量研究证实,细胞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治疗方法。
心肌梗死,俗称“心梗”,是一种急性心脏病,是指心脏供血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堵塞,导致心肌缺氧、坏死。一般人们常说的“心脏病发作”多是指心肌梗死。心肌梗死通常发生在冠状动脉因斑块破裂形成血栓,阻塞了血流,导致心肌组织因缺氧而坏死,和中医的“真心痛”病名对应。最常见的症状有:
1、胸痛:典型表现为胸口剧烈的压迫感、紧缩感,可能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
2、呼吸困难:患者感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
3、出冷汗:心肌梗死发作时常伴有冷汗,患者有种濒临死亡的感觉;
4、恶心呕吐:尤其在心肌梗死伴随急性胃部症状时,可能出现恶心感甚至呕吐;
5、另外肩部、左臂、下巴等部位的放射痛也要警惕。
最新研究:干细胞治疗急性心梗安全有效

近日,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医院主导的一项研究在国际期刊《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上发表[1],为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提供了有力的中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证据。
该研究系统的回顾了72项相关研究,覆盖了总计7103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情况,是迄今为止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领域最新、最广泛的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细胞疗法在移植后6、12、24和36个月均显著改善了左心室射血分数,这一指标是衡量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这表明干细胞疗法具有长期增强心脏功能的潜力。
同时,在治疗组中观察到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降低的趋势,这意味着干细胞治疗可能有助于降低心血管死亡、再梗死和卒中的风险。
此外,研究还发现显著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与超过1周的长细胞培养持续时间相关,特别是当注射细胞量达到至少10^8细胞时。
这篇综述不仅强调了干细胞疗法作为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方法的潜力,还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作用机制:
大量研究证实,细胞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治疗方法。作为干细胞中应用非常广泛的间充质干细胞也成为近年来科学家攻破心肌梗死的研究热点。目前已有多项间充质干细胞针对心肌梗死的的临床应用也在陆续展开。
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作用机制:1、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2、抗纤维化;3、促进血管形成;4、抗心肌细胞凋亡;5、促进心肌再生。
多项临床研究证实
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安全有效
一项临床研究,将69名在12小时内发病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予以冠脉注射自体间充质干细胞和生理盐水,随访6个月显示干细胞治疗后室壁运动及左室射血分数有所提高。目前已有众多临床试验和随访结果支持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可以使心肌梗死患者获益。
另一项研究,公布了迄今最大规模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干细胞治疗随机试验结果,入选的2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101例患者初始随机接受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剩下的103例患者注入安慰剂。随访5年结果显示接受干细胞治疗后射血分数有轻微但稳定的改善,联合临床终点显著改善。
2018年,LALU等对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荟萃分析,尤其是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心力衰竭。通过23项临床研究的1148例患者的数据分析显示,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心梗和缺血性心力衰竭的整体结果是安全积极而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