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伊始,甲型流感(甲流)迅速成为全国范围内流感爆发的主力军。据中国疾控中心最新数据显示,近期流感监测中,甲流占比高达99%,以H1N1和H3N2为主要亚型,传播范围广、感染速度快。
医院门诊内,因流感前来就诊的患者人数显著上升。流感的典型症状,如高热、咳嗽、咽痛、肌肉酸痛,令许多患者苦不堪言。甲流为何如此凶猛?我们该如何应对这场看似不可避免的流感风暴?

尽管流感疫苗能够提供一定的保护,但由于病毒株的多样性,疫苗的预防效果有限。此外,针对流感的药物也多为缓解症状,而非从根本上消灭病毒。那么,真正能保护我们的是什么?答案是:免疫系统。免疫细胞才是抵抗病毒的“特效药”。
一、什么是甲流?
甲型流感,简称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类型丰富,常见亚型有 H1N1、H3N2 等。其传染性强劲,主要借飞沫传播,他人吸入患者咳嗽、打喷嚏喷出的带病毒飞沫,或近距离接触污染物品后触碰口鼻,均易被感染。
2009年,最初被称为“猪流感”的病毒(后于2009年4月被世界卫生组织更名为“A(H1N1)型流感”,在我国则称为“甲型H1N1流感”)首次在人类社会大规模爆发,源头指向墨西哥。2010年8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已经结束。此外,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疫苗也已投入使用多时。因此,甲型H1N1流感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只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就可以相对安全地应对。
人体感染甲流后,初期多高热,体温常达39℃及以上,持续3 - 5 天,还伴有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行动受限,以及咽喉疼痛、干咳、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给患者造成极大困扰。
5岁以下的儿童、65岁以上的老年人、孕妇及患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病的人群较易引发流感并发症,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等重症情况。
当出现气促、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心悸乏力、极度疲惫;或者出现意识模糊、嗜睡、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以及剧烈呕吐、腹泻导致脱水;还有持续高烧不退等症状时,应高度警惕可能发展为重症病例或出现并发症,需立即就医。
二、如何预防甲流?
接种疫苗
接种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是预防甲流的有效手段。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提高对甲流病毒的免疫力。
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洁双手,特别是在接触公共场所、使用公共设施后,以及咳嗽、打喷嚏后。这能有效减少病毒在手上的存活时间,降低感染风险。
避免接触传染源
在人群密集或疫情高发期间,应佩戴医用口罩或N95口罩,并确保正确佩戴,以最大限度地阻挡病毒侵入。
提高自身免疫力
目前,对于病毒感染性疾病,最好的“武器”还是我们自身的免疫力,因为,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病原菌侵犯最重要的保卫系统,有研究显示,人体90%以上的疾病与免疫系统失调有关。
三、免疫细胞干预:为提高免疫力开辟新途径
在探索提升身体抵抗力的众多途径中,免疫细胞干预这一领域正逐渐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免疫细胞,作为我们体内免疫系统不可或缺的基石,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犹如一群训练有素、各司其职的“免疫战士”,有的擅长精准识别病毒、细菌等外来病原体,有的则直接发起攻击,将这些“不速之客”驱逐出境,还有的则负责传递关键信息,确保免疫反应能够高效、有序地进行。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免疫细胞疗法逐渐从实验室走向临床,为疾病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NK细胞疗法作为其中的佼佼者,以其强大的杀伤力和广泛的适用性备受瞩目。研究表明,NK细胞能够迅速识别并杀灭感染病毒的细胞,同时分泌干扰素来增强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在流感治疗中,NK细胞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
在国际免疫医学领域极具权威性的《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期刊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研究人员精心设计了一项对比实验,选取两组小鼠,让它们同时直面大剂量流感病毒的侵袭。
惊人的发现随之而来:体内自然杀伤细胞(NK 细胞)数量处于较低水平的那组小鼠,不仅感染流感病毒的几率大幅攀升,而且在遭受病毒肆虐后,肺部受到的损伤程度更为惨重。这一研究清晰地揭示出,NK 细胞在机体对抗流感病毒的 “战场” 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数量的多寡似乎直接关联着机体抵御流感、减轻病毒所致损伤的能力。
2022年,《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指出,科研人员确认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是抵抗病毒的天然屏障,并介绍了相关的临床研究进展:NK细胞对于能够发生免疫逃逸的病毒展现出良好的疗效。此外,临床研究表明,NK细胞对于包括甲型流感病毒、新冠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以及艾滋病毒等在内的多种病毒均有效。